美军高层人事变动持续升级。在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不认同就离开”后不到三天,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莱恩·芬顿宣布辞职。这是继空军上将托马斯·比西尔之后,第二位在防长召开全军将领会议后请辞的高级指挥官。连续两名重要将领离职,不仅暴露了美军内部裂痕,也引发了全球对美国军事领导层稳定性的质疑。
9月30日的全军将领会议上,赫格塞思直言:“若不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可以离开。”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表态支持,强调“谁想走,可以走”。这种近乎最后通牒的讲话被外界解读为对军方高层的施压。会议结束第二天,空军上将比西尔申请退役。10月2日,芬顿上将递交辞呈。尽管军方声明称芬顿此前已有卸任计划,但辞职时机与防长讲话高度重合,引发外界猜测。
芬顿并非普通角色。这位服役38年的老兵曾任印太司令部副司令,直接参与策划亚太地区军事部署;2022年接掌特种作战司令部后,他掌控着包括海豹六队、三角洲部队在内的全球精锐力量。其负责的隐秘行动涉及反恐、情报收集、危机响应等战略任务,指挥权移交可能影响美军海外作战链条的稳定性。芬顿曾担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深谙五角大楼运作规则。这样一位核心人物的离去,不仅意味着作战经验流失,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与军方建制派之间的理念冲突。有分析指出,此次换帅可能是白宫强化文官控军的举措。
两日内两名四星上将离职,暴露出美军深层危机。军政关系紧张化,特朗普与赫格塞思的对抗性姿态打破了文官领导与职业军官间的传统默契。频繁换将影响长期战略项目的推进,削弱美军转型效率。高级将领的接连离职会向中层军官传递负面信号,动摇军队专业化根基。已有多名将领对当前氛围表示忧虑,后续是否会出现更多辞职事件值得关注。
比较两位上将的辞职方式可见微妙差异:比西尔迅速行动,展现果断态度;芬顿则选择在舆论发酵后低调离开。这种差异或许反映出不同军种对当前局势的应对策略。纵观历史,美军高层鲜少出现如此密集的辞职潮。本次事件中,防长公开“下通牒”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创下现代美军史上罕见的人事地震纪录。
这场风波向国际社会释放危险信号: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之时,美军指挥系统的稳定性正在接受严峻考验。如果赫格塞思与特朗普继续推行“忠诚度筛选”,恐将引发更多高级军官离职,进而冲击美国全球军事布局的基石。
牛配资-散户配资股票-股票开杠杆-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