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朱晓娜)“中医是我们的根,惠民是我们的本。”河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河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士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介绍了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药传承的创新之路。
党建领航:筑牢中医院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党建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医院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孙士江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医院打造自身特色,核心在于“坚守中医主体地位,创造性融入时代需求”,医院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治理结构,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党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文化建设方面,医院创新提出“家园文化”理念,致力打造“职工发展的家园、患者康复的家园”,凝聚团队、敬业、创新、奉献“四种精神”,实施文化引领、文化塑院、文化传播、文化精品、文化形象“五大文化工程”,形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使文化软实力切实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塑院’,这十六字办院宗旨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遵循。”孙士江介绍,医院在战略规划、绩效考核、科室建设等方面均向中医药特色倾斜,确保中医药主体地位不动摇。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医院建立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大家的医案、方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整理,让沉睡的经验变成活的智慧。
创新发展: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新格局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出台“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依托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全力做好中医药定量化研究工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等中西医临床协作和联合攻关,推动中药新药开发和成果转化,获批了国家科技部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定向子课题,真正做到“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多个维度出发,为癌痛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孙士江强调,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依托国家级平台,推动癌痛规范化诊疗。
作为“国家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单位,医院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癌痛评估、治疗和随访流程,通过面向全省组织开展癌痛规范化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逐步推动全省癌痛治疗走向同质化。在治疗方法上,医院打出了一套中西医协同的组合拳,辨证论治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应用中药热奄包、针刺等中医外治法缓解癌痛治疗中的副作用。
智慧赋能:激活中医药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孙士江介绍,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为了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走出象牙塔、下沉到基层,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辐射省内外140个市县,开展了网上义诊、药品配送、检查预约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完成了家庭医生系统对接,建成双向转诊系统;“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精准触达养老院和社区,依托平台智能匹配,将拔罐、艾灸等特色中医护理项目送上门,实现医院、社区、居家“三位一体”联动;率先在省内开展基于5G的远程手术示教,区块链、AI等新技术也被融入中医诊疗、传承与管理环节。
在患者端,医院探索AI大模型预问诊,实现线上问诊资料采集、预诊断等服务;在医生端,聚焦电子病历水平提升,实现医疗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我们还建成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中医药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等,覆盖全省2000余家中医馆,构建起区域中医药数智生态。”孙士江说。
对于医院的未来发展,孙士江将其概括为“三个新高度”: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达到新高度;在科技创新融合上达到新高度;在文化自信传播上达到新高度。
牛配资-散户配资股票-股票开杠杆-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