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18日,延安《解放日报》军事版块以显著标题发表文章《军事教育需立足实际》,作者署名为朱德。
文章核心观点为,军事教育与其他事务相同,需立足实际,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否则不仅无益,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军作战士气向来高昂,但仍需重视掌握精湛作战技能。将高昂的作战士气与精湛的作战技能相结合,可显著提升部队战斗力。
文章见报后,在高级干部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众人纷纷称赞朱老总所发表的这篇文章极为适时。
林彪对此持不同看法,明确表示反对朱德所持观点。本可与朱德当面交流意见,但林彪却选择了其他途径。
某次高级干部会议期间,林彪突然指出朱老总所撰文章存在单纯军事观点倾向,与我军政治建军原则相悖。
此帽一戴,令参会干部深感意外。从林彪言辞间,众人清晰察觉到学术争议之外的意味。
会议次日上午,雷英夫于办公室翻阅报纸时,身旁参谋接完电话后告知:“雷英夫,林彪师长让你过去一趟!”
雷英夫听闻此言,心头一震,当即起身望向那位参谋,怀疑是对方表述有误或是自己理解错了。参谋见雷英夫面露惊异,随即点头确认:“没错,林彪师长让你过去。”
雷英夫顿感头脑发胀。此前,他已得知林彪对《解放日报》那篇文章提出批评,且林彪已知晓文章出自他手。此次召见,想必与此事相关。
雷英夫带着些许紧张前往王家坪林彪居所。他小心翼翼迈进屋内,向林彪行礼并汇报情况。
林彪既未询问情况,也未让其就座,开口便严厉斥责:“你为总司令代笔的那篇文章存在原则性错误,违反了我军政治建军方针,你可清楚?文章观点出自何人我不过问,但执笔撰写者是你,需认真反省,从世界观层面查找问题。”
从林彪处返回后,雷英夫反复思量,最终决定向朱老总和叶参谋长汇报林彪的训话内容。汇报前,他先进行自我检讨,承认汇报材料中可能存在疏漏,部分措辞可能欠妥,导致林彪不满,反映出自身工作存在不足。尤其因此使朱老总受到批评,他深感愧疚。
朱老总听后露出浅笑,对雷英夫宽慰道:“无需紧张,也不必恐惧,林彪所言是针对我,文章是我授意撰写,发表前我亲自审阅,并署上我名,文章责任我自会承担,你何须担忧?”
雷英夫见朱老总面带微笑,心中也随之放松了些许。
朱德随后表示:“我们身为革命队伍,党内军内成员若有不同见解,皆可提出,此乃军事民主之体现。真理具有客观性,无法被驳倒。真理归属何方,历史会给出公正评判,人民群众具有明确判断力。”
雷英夫听闻此言,对朱老总宽广胸襟深感钦佩,同时压力也减轻许多。
此事后来为毛泽东所知,他批评了林彪在不恰当场合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的行为,指出其对政治建军的认识存在偏颇。
为此事,雷英夫向时任其军事秘书期间的上司叶剑英参谋长提出申请,希望离开延安,前往基层或前线任职,以脱离大机关复杂的工作环境。
他觉得,虽在大机关工作能获大领导指示,但风险也大,不如在下层从事具体工作更稳妥。
叶剑英并不认同雷英夫的请求,还对其提出批评,并叮嘱他勿再提及调离一事。
叶剑英向雷英夫传达:“毛主席认可你的工作表现,若你提出调职,主席不会应允。关于你希望到基层历练的想法,不必急于一时,未来会有诸多机遇。”
雷英夫后来回忆这段过往时表示:“每当提及毛主席,我内心的诸多困扰便会瞬间消散。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幸福且荣耀之事,他人求之不得,我又怎会因一时的不快而离开延安、离开毛主席!”
或许正是这种心理占据主导。此后工作中,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雷英夫既不敢也不愿轻易再提调离统帅部之事。
之后,雷英夫成为备受领导认可与信赖的“文字工作者”,1955年获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牛配资-散户配资股票-股票开杠杆-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