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映月
2025
第六周排片
Part 01.
芦溪县图书馆“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以下简称“展映月”)于7月12日正式开启。
展映月第一周将于7月13日在芦溪县图书馆二楼视听影音室展映。本周展映将以“传统舞蹈”为主题,每部影片时长约30分钟,连排3部。第六周展映的排片介绍如下:
放映时间:8月17日(周日) 13:00
展开剩余71%灯舞(青田鱼灯舞)——郭秉强,1940年出生,男,汉族,浙江省青田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青田鱼灯舞)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拜民间艺人陈国光为师,学习青田鱼灯阵图、音乐。通过搜集鱼灯鼓点和鱼灯舞阵图,提炼出十九首鱼灯基本曲并确定了三十九种常用阵图,后又整理发展鱼灯鼓新鼓点七首,阵图新组合一套。将鱼灯舞“泛”的技艺特点归纳至青田鱼灯文化中。1987年撰写的《青田鱼灯》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2014年出版《浙江省非遗丛书·青田鱼灯舞》。1992年退休后去巴西参加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向当地青田籍华侨传授青田鱼灯舞技艺。2005年回国后经常参与下乡传艺,曾到山口、阜山、高市、海溪、温溪等地进行鱼灯舞技艺的辅导培训。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娄楼,1945年出生,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进入蚌埠市文工团,师从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学习花鼓灯,全面掌握冯派“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形态媚”的表演风格。同时也向陈敬之、郑九如等花鼓灯艺人学习,准确掌握“兰花”三大流派风格。在保持项目本真性的基础上,准确展现出“拧、倾”的体态和“溜、闪”的动律,突出舞蹈潜在的意味,强化体态动律的雕塑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典型动作,如抹翻扇、跳擦起步、拎盖翻扇、连环翻扇斜塔等。创作的一大批花鼓灯优秀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多年来在多所艺术院校、团体教授花鼓灯,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人。
则柔(尚尤则柔)——拉毛,1951年出生,女,藏族,青海省贵德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则柔(尚尤则柔)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欢舞蹈,6岁开始跟随民间老艺人卓玛及母亲波毛卓麻学习民间舞蹈尚尤则柔,逐渐掌握尚尤则柔的舞蹈动作、唱腔和音律。10岁成为民间舞蹈尚尤则柔演员,11岁开始参加乡村婚礼喜庆表演活动及省、州、县文化活动的尚尤则柔表演。15岁开始参加下排村歌舞队表演。舞蹈动作轻快优美,线条生动细腻,唱腔嘹亮动听,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实践中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1992年至今从事项目传承,已培养了一批传承人。
Part 02.
观影须知
1、请勿携带饮料、零食入馆。
2、请在影片开映前将您的手机调为静音,影片放映期间禁止大声喧哗。
3、请各位家长照看好您的孩子,以免打扰到其他读者观影。
编辑:彭丽煌
初审:易白鸽
终审:彭波
发布于:北京市牛配资-散户配资股票-股票开杠杆-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