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县,今称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古时被称作“居巢”或“南巢”,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史料记载,巢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1938年4月30日,巢县陷入了日军的控制,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
这一系列照片由日本摄影师岗村次郎所拍摄,他于1941年到达巢湖,记录了那时的历史风貌。为了让照片更贴近历史,小编对这些照片进行了清晰处理和上色处理。在这些照片中,岗村次郎带着他的照相机,他站在镜头前,背景中是当时日本人在巢县建立的兵营。可以看到,身后有日本士兵持枪站岗,而草堆后方则是日本人设立的邮政所。
文昌阁,巢县的著名建筑,最初建在卧牛山顶,后来在清朝末年迁至天河边。它是一座六角三层的飞檐楼阁,阁内供奉的是文曲星的塑像。遗憾的是,这座美丽的楼阁在1957年左右被拆除,尽管如此,后来在卧牛山的原址上,这座楼阁被重新建造。
展开剩余75%巢县的古城始建于元末,最初是一座土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改建成砖砌城墙。古城有四座城门,分别是朝阳门、迎薰门、滨湖门和拱极门。在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中,一名日本兵和当地的父子三人站在城墙下合影,显得异常历史感人。
在巢县的街头,常见到许多宣传标语。这些标语是由当地商会制作的,内容包括庆祝日本军队在马来半岛登陆成功、庆祝日本帝国对英美宣战的胜利等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宣传语。特别是由日伪汉奸组织的中国安清总会巢县分会以及民众教育馆制作的标语,几乎没有一条是与民众利益相关的,反而充斥着对日本的阿谀奉承。
这些标语和庆祝活动并非自愿,而是汉奸和日军强迫当地百姓参与的结果。巢县的居民被裹挟到街头,打着横幅,参与庆祝游行。游行的人群中,既有日本士兵,也有为日伪所用的汉奸。在日伪汉奸的威逼下,几乎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出现在街头,形成了人满为患、气氛异常紧张的场面。
沈席儒是当时汪伪第一方面军第六师的师长,他的部队是由地方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混合组成的。沈席儒的部队长期驻扎在巢县,并与日本士兵沆瀣一气,共同镇压抗日武装,肆意压榨百姓。值得庆幸的是,沈席儒在1951年4月29日被处决,终于为巢县带来了短暂的平静。
巢县得名于环抱在巢湖之中的地理位置。照片中,一艘日本运输船停靠在巢湖岸边,船上载着数匹来自日本的东洋马和一些日本士兵。伪军和日本士兵站在这艘船上,望着湖心的姥山岛。姥山岛是巢湖中最大的一座岛屿,岛上有一座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见证了这个地区的历史。
另外,位于巢湖岸边的中庙,也成为了日军驻扎的地方。中庙,古时被称为圣姥庙或忠庙,坐落于巢湖旁,因地理位置重要,曾有“湖天第一胜境”的美誉。庙宇附近的日军士兵常常驻守在这里,并且为防备抗日武装袭击,门前堆起了沙包工事。此地原本香火旺盛,但自从日军驻扎后,香火便断绝了。
龟山塔是巢县著名的历史景点之一,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由于长期无人维修,塔身已破败不堪。明朝崇祯年间,塔顶两层曾因雷击而倒塌,清朝道光年间对其进行了修复。塔下曾有日本士兵驻守,而在龟山这片风景优美的土地上,日本人还设立了陆军疗养所,常见病号服的日本兵出入其中。
发布于:天津市牛配资-散户配资股票-股票开杠杆-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